新能源汽车工程
一、专业代码
080216T
二、培养定位与目标
本专业立足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社会责任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领域)从事服务新能源汽车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工科类)/专门(其他类)人才。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应具有扎实而全面的工程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基础理论、计算机应用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开发、研究、试验和技术管理。学生主要学习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新能源汽车设计、电动车用电机控制技术和试验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能够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坚守职业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能够深刻理解和熟练应用从事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相关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在法律、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因素制约下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分析;
3.能够独立解决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综合多学科知识、使用先进工具、融入创新意识,进行汽车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和运行管理,并积累较为丰富的工程经验;
4.具有国际视野,在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沟通交流,具备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能力,并在实际工程项目团队中作为负责人或骨干成员发挥重要作用;
5.具有健康身心和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积极跟踪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科学前沿和技术发展,持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
三、毕业要求
通过系统的课内外学习及实践活动,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汽车研发、制造、检测和运行管理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具有从事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领域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管理知识;
1.2具有与新能源汽车理论、制造、检测领域相关的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实验、电子控制等工程基础知识;
1.3具有新能源汽车理论、制造、检测等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基础知识;
1.4了解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及规范,具有新能源汽车理论、制造和检测等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知识。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并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剖析、表述新能源汽车理论、制造、检测等工程问题;
2.2具有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2.3能够通过抽象的、创造性的分析以建立合适的模型。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功能需求的汽车系统、零部件及其相应生产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综合运用新能源汽车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手段,针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设计、制造、检测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体现创新意识;
3.2对技术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技术分析、论证,同时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因素,确定方案的合理性;
3.3了解新能源汽车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相关技术标准,能够根据解决方案进行新能源汽车产品设计、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设计。
4.研究——能够基于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方案调研、设计实验、组织实施、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独立完成复杂新能源汽车工程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够完成新能源汽车性能和质量检测的实验方案设计,并安全地开展实验;
4.2能够正确地采集、分析和整理实验数据;
4.3能够解释实验结果,并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开展针对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测试、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能够针对复杂新能源汽车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工程分析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
5.2能够熟练运用工程绘图软件,表达新能源汽车产品、零部件的设计问题;
5.3能够对新能源汽车产品性能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模拟与分析,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与评价新能源汽车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汽车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有关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2正确认识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检测、使用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安全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能够理解新能源汽车工程设计、制造、检测、使用等方面工程实践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2能够针对新能源汽车工程设计、制造、检测、使用等方面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心健康;
8.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经济和环保意识,遵守行业规范,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9.个人和团队——能够参与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工作,在新能源汽车工程实践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并有效开展工作。
9.1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能力,能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分工与协作,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9.2了解多学科技术背景和技术特点,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并能够按照需求承担相应任务。
10.沟通——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就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以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等方式,准确清晰地表达观点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规范的撰写技术报告和设计文稿,表达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检测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过程和结果;
10.2能够就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和检测等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10.3能够阅读新能源汽车工程相关领域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
11.项目管理——理解新能源汽车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用于多学科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工程解决方案的开发与实践。
11.1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在多学科环境中能够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解决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管理与经济决策相关问题。
12.终身学习——具有健康身心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针对科学与技术问题主动查阅资料并自主进行学习;
12.2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和检测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
- (06-01)关于2023年普通话等级测试的
- (06-15)汽车工程学院2023届毕业典礼
- (06-14)汽车工程学院职业礼仪大赛决
- (12-06)UG环球官方网关于表彰2017—
- (10-22)我院喜获省高校制图与构型能
- (09-20)关于启动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
- (09-13)关于2018级新生开通图书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