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中心 >> 就业政策 >> 浏览文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困境与对策

 随着金融危机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负面影响的凸显,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问题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由主体、客体和载体等内容所构成的活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需要从主体、内容和载体等三个方面展开。


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主体认知局限。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认知的局限,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无法得到社会的全面配合而陷入困境。许多高校的社会实践工作缺乏连贯性,没有固定和能真正发挥作用的社会实践基地;地方党委、政府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持力度不够;①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认同有限,导致实践活动社会渠道狭窄,实践活动难以开展和缺乏稳定性;②家庭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缺少关心和关注,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安全风险而对其采取消极态度。

    组织管理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在认知上存在问题,而且在组织管理上也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适应的经费保障和人力支持;③二是管理体制上的缺陷使得社会实践的效果评价不够客观,④社会实践考评体系不科学;三是具体管理上的缺陷,例如,策划活动能力强,项目深化运作能力弱,⑤实践时间安排不合理,社会实践活动的运作程序不规范,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分散单一等。⑥

    实践内容问题。社会实践不仅是大学生了解国情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大学生个人能力和深化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但是有的社会实践组织者在实践内容的选择上过于追求社会轰动效应,而忽视社会内容与专业的对口。社会实践所选课题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少,内容缺乏实际性,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不到充分利用,而部分学生也由于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单调、脱离实际、流于形式而不愿意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的形成根源

    实践主体之间沟通的缺失。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和有序进行需要大学生、组织者、接收单位、政府、家庭、社会团体等主体就实践的内容、方式等进行充分的交流。一般来说,学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直接组织者,承担着组织大学生展开社会实践的责任,负责就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等与大学生、政府、社会团体、家庭进行交流和沟通。大学生社会实践主体间沟通的缺乏往往会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陷入困境。首先,高校与大学生之间沟通不畅。在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中,双方都期望达到学校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向的把握,以及大学生对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意图的理解。但是,无论是学校向学生发布或收集信息,还是学生向学校传递信息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有些学生由于无法适应学校信息传递的规则和程序而失去与学校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质量。其次,高校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接收单位的合作障碍。高校与接收单位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式等技术性内容上较容易展开合作与交流,但是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责任分担的问题则成为双方合作的最大障碍。这导致高校比较难找到理想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合作对象。最后,高校、政府、社会交流不足。受观念、资源、组织等主客观的因素影响,有的高校无法与政府、社会团体、家庭等组织建立结构性的、良性的活动机制,从而导致大学生正常的社会实践得不到政府和社会的有效支持。

    社会实践载体的建设问题。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有三类:一是以校园为载体的社会实践,这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学校的指导和规范下,开展以社团管理、勤工俭学、文体艺术活动等为主要形式的活动;二是以项目(课题)为载体的社会实践,这一社会实践是着眼于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以就业实习基地为载体的社会实践,这一社会实践方式是学校通过与专业性的社会组织(政府、企业、NGO、NPO等组织)签订实习合约的方式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在此基础上,大学生根据学校有关单位的安排有组织地、定时地到实习就业基地展开实践活动。这三种社会实践方式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以校园为载体的社会实践更强调大学生一般性的管理和适应能力,以项目(课题)为载体的社会实践则侧重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而以就业实习基地则关注的是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以校园为载体的社会实践方式,对其他两类社会实践方式重视不够。这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高涨的社会实践内容多样化和专业化的需求。

    社会实践内容上的矛盾。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大学的专业设置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强调人才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这要求学校在社会实践内容上应该突出专业的特性。但是,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专业性要求不相一致的是,社会提供给大学生的是一般性的实践内容。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工作岗位日趋专业性和综合性,这要求工作岗位上的人员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技能和经验。从这个意义上,只有专业知识,而缺少专业技能和经验的大学生无法适应专门工作岗位的要求。